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异地买车 异地买车

赣州二手车电话,赣州张亮二手车

tamo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1.请回答2023:狂飙之下,车企怎么挣钱怎么活?案例一先买车再等摇号上牌花销:无风险评级:较大车主感受:黑户的日子过够了很多人经常在路上看到还没上牌的新车,即便是交管部门加大了涉牌违章的处罚力度后,这种情况依然普遍存在。通常人们都会认为这些车主是为了逃避违章处罚,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人也是迫不得已,季国青就是这样的情况。在别人的眼中,季国青每天开着一辆V8陆地巡洋舰出行,看起来很是风光,但因

1.请回答2023:狂飙之下,车企怎么挣钱怎么活?

赣州二手车电话,赣州张亮二手车

案例一

先买车再等摇号

上牌花销:无

风险评级:较大

车主感受:黑户的日子过够了

很多人经常在路上看到还没上牌的新车,即便是交管部门加大了涉牌违章的处罚力度后,这种情况依然普遍存在。通常人们都会认为这些车主是为了逃避违章处罚,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人也是迫不得已,季国青就是这样的情况。

在别人的眼中,季国青每天开着一辆V8陆地巡洋舰出行,看起来很是风光,但因为无牌,其中的不便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每次停好车后,他都把停车卡或者停车票据小心翼翼地放在钱包里,这已经成了他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不为别的,只是因为爱车还没上牌照,虽然有保险,但是盗抢险还不能生效。保管好车卡和票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季国青住在望京靠近五环的一个新建小区内,小区内的很多业主都把车直接停在路边,因为路边的停车还没有收费,而他却不敢享受这个“免费的午餐”,而是老老实实通过物业购买了小区的地下停车位,这个车位当初的售价只有10万元左右,而季国青却花去了22万,没办法,谁让自己的车子没有上牌照,这样的做法最保险。

季国青对于没有赶上去年的末班车非常懊恼,他本来有一辆旧车已经转手了,没承想公司年底派他出国培训了一个多月,等他回国时,已经过了元旦,上牌需要摇号了。他老老实实地等待了三个月的摇号,结果每一次查询结果都大失所望,眼看着参加摇号的人越来越多,他有点等不及了。

清明节小长假时,季国青来到亚运村交易市场,一个经销商在得知他的情况后给出了一个主意:先买车再等着摇号。经销商告诉他这个办法特别适合他这样有资格摇号的车主,“如果您一年之内摇号中签了,那就一切都解决了,即便是万一一年都没有中签,第二年的额外花销不过是每天7块钱的购置税滞纳金罚款,一年最终算下来也不过是两千多块钱,再说了,您也不可能总也中不上不是?”于是,他决定按照经销商所说的办法试一试。

季国青之所以敢于先买了车再等着摇号中签,因为他已经来北京快10年了,也拿得出连续纳税5年的证明,只不过暂时没有中签而已,他想象着,只要自己一中签,就马上补办牌照,到那时一切都解决了。

尽管开着没有牌照的车子,而且还不用受限行的困扰,但是季国青开车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心里特别不踏实。他只敢停在正规停车场,还专门高价买了车位,因为一旦车子丢了,基本上就没有机会找回来了,而且每天提心吊胆躲着交警的滋味对于一个守法公民来说,那真是不好受。

他已经暗下决心,“要是一年都没有中的话,我干脆就办个河北牌照得了,这种黑户的日子真是过够了。”

案例二

上外地牌照应对

上牌花销:800元

风险评级:中

车主感受:

惟一的不便是要经常办进京证

季国青赌气说实在不行就上个河北牌照,实际上有些车主,尤其是家住五环外的车主早就已经把他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代刚就是这样的代表,他家住通州北苑,原来的公司就在大望路华茂中心,之前他一直乘城铁上下班,买车的事宜也就没有提上日程。

今年春节后,代刚跳槽到了亦庄开发区的一家公司,于是买车就成了困扰他的难题,虽然来北京已经超过了五年,可他还真的拿不出5年的纳税记录,因此没资格参加摇号买车。如果乘坐城铁八通线再换乘一号线,转五号线,再换亦庄线,估计到公司至少两个小时,于是拥有一辆车,哪怕只是QQ,对于代刚来说就十分必要了。

因在北京有牌照限制,代刚甚至想好要到老家陕西去办牌照。没想到前一段时间停车费涨价,小区一位邻居提醒了他:“停车费主要都涨在四环以内,像咱们小区这边的业主如果单位在四环外,平时又不怎么经常逛街的人,影响不了,像我这辆廊坊牌照的车,和北京牌照区别也不大。”

后来去4S店销售也是这么说:“您家和单位都在五环外,平时也很少进城,这种情况走外地牌照最合适了,办个进京证又不花钱。”于是,代刚本着“听人劝,吃饱饭”的原则在五一前出手买车,并上了一个河北的牌照,算上给办牌人的跑腿费,也才花了800块钱,他觉得非常划算。

相比较季国青提心吊胆地躲交警,代刚的有车生活就丰富了不少,因为很少进城,连限号的规定也几乎影响不到他,对于他来说,外地牌照的惟一不便就是要经常去京津塘高速附近办进京证。

对于未来,他也知道隐患在哪里:“已经有朋友提醒过我,如果北京市提高了车辆的排放标准或者准入标准,那我这辆河北小车将很难过户到北京了,这是我最大的担心。”

案例三

被迫投靠背车族

上牌花销:4万元

风险评级:大

车主感受:

没有先例心里没底儿

五一前,李燕终于拿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途观车的钥匙,但是伴随着提车的喜悦而来的还有一点无奈,为了买到自己的爱车,她付出了两笔额外的费用,一笔是给4S店紧俏车加价的两万元,另外一笔则更加荒诞,给车子名义车主付出了4万块钱的好处费。

李燕来京只有短短的两年,既没赶上去年上牌的末班车,又没有北京亲戚可以挂名摇号,而且她单位和租房的位置都在四环以里,上外地牌照会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她一度曾放弃买车的想法。

五一前的一天,李燕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看车时,有几个“车虫”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打包票说可以帮她上北京牌照。起初她也是根本没信,后来在销售大厅又有销售告诉她“有办法变通”,她不由地有点动心了:“毕竟靠我自己很难拿到北京牌照,如果真有办法,我听听也无所谓。”

最终一位销售经理向她摊牌说,自己手里有拿到摇号资格的北京人,但是人家买车也不是特别迫切,可以把手中的摇号指标腾出来为她上北京牌照,条件是中签人需要至少四万块钱的费用。

销售经理劝李燕,“虽然车主写的是中签人的名字,但是可以通过公证处来进行公证,中签人和你存在债务关系,最终用自己名下的这辆车作抵押,要签的协议一是为了证明车辆是归你所有,二是证明将来出现任何问题也是由你负责,第三,到期不还款,车就归你了。”

据李燕介绍,那份协议上注明了:乙方(中签人)欠甲方(李燕)现金32万元,因无力偿还债务,将名下车辆上海大众途观1.8T菁英汽车一辆抵押给李燕,从协议签署之日起,车辆使用中发生的任何问题都与乙方无关,甲方承担所有后果。另外,如果乙方不能在2011年12月31日前还清欠款,该车辆将归甲方所有。

即使是成为债权人,依然不能让李燕踏实,“我最担心的问题还不是中签人反悔,因为毕竟有合同在,反悔也会有欠款可收,我担心的是万一有纠纷,法院作出的判决会不利于我,听说在《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有规定:因法院判决、裁定发生财产转移的已注册登记的小客车不适用本细则,因为没有类似先例,不知道究竟会怎样。”

案例四

买备案二手车指标

上牌花销:7万元

风险评级:无

车主感受:花钱买个放心

相比前面提到的几位未中签车主的惴惴不安,最后出场的这一位是心理负担最小的,当然他也是上牌花销最大的。

张亮家里已经有了宝马530LI和别克GL8各一辆,因为最近又有新的进账,所以他看中了英菲尼迪的QX56,但是摇号中签又不知道会等到何时,所以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去二手车市场买一辆最便宜的备案二手车来解决号牌问题。因为目标车的价格已经超过了130万,所以再额外为爱车的牌照花几万块钱对于张亮来说,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张亮在花乡二手车市场转过几圈之后发现,那里的备案二手车基本上在两个极端,要么是非常高档的车子,人家买来是自己开的;要么就是夏利、QQ之类用来绑定牌照用的。他觉得,与其先去买一辆备案二手车然后再去转手卖出,还不如把整个程序都交给亚运村市场的销售去解决,反正他们要挣卖车的佣金。

销售最终报价时说:“7万元,而且这是友情价,我们挣了你的车钱,就不再挣你的牌照费了。”就这样,在车价款、购置税、牌照费、保险等费用之外,张亮又额外付出了7万块钱。

“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因为在北京牌照毕竟是稀缺资源,等待中签是小概率事件,其他的办法又有风险,在我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我觉得花这个钱就是买个放心。”

请回答2023:狂飙之下,车企怎么挣钱怎么活?

请看下面案例二!!!!

案例一

先买车再等摇号

上牌花销:无

风险评级:较大

车主感受:黑户的日子过够了

很多人经常在路上看到还没上牌的新车,即便是交管部门加大了涉牌违章的处罚力度后,这种情况依然普遍存在。通常人们都会认为这些车主是为了逃避违章处罚,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人也是迫不得已,季国青就是这样的情况。

在别人的眼中,季国青每天开着一辆V8陆地巡洋舰出行,看起来很是风光,但因为无牌,其中的不便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每次停好车后,他都把停车卡或者停车票据小心翼翼地放在钱包里,这已经成了他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不为别的,只是因为爱车还没上牌照,虽然有保险,但是盗抢险还不能生效。保管好车卡和票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季国青住在望京靠近五环的一个新建小区内,小区内的很多业主都把车直接停在路边,因为路边的停车还没有收费,而他却不敢享受这个“免费的午餐”,而是老老实实通过物业购买了小区的地下停车位,这个车位当初的售价只有10万元左右,而季国青却花去了22万,没办法,谁让自己的车子没有上牌照,这样的做法最保险。

季国青对于没有赶上去年的末班车非常懊恼,他本来有一辆旧车已经转手了,没承想公司年底派他出国培训了一个多月,等他回国时,已经过了元旦,上牌需要摇号了。他老老实实地等待了三个月的摇号,结果每一次查询结果都大失所望,眼看着参加摇号的人越来越多,他有点等不及了。

清明节小长假时,季国青来到亚运村交易市场,一个经销商在得知他的情况后给出了一个主意:先买车再等着摇号。经销商告诉他这个办法特别适合他这样有资格摇号的车主,“如果您一年之内摇号中签了,那就一切都解决了,即便是万一一年都没有中签,第二年的额外花销不过是每天7块钱的购置税滞纳金罚款,一年最终算下来也不过是两千多块钱,再说了,您也不可能总也中不上不是?”于是,他决定按照经销商所说的办法试一试。

季国青之所以敢于先买了车再等着摇号中签,因为他已经来北京快10年了,也拿得出连续纳税5年的证明,只不过暂时没有中签而已,他想象着,只要自己一中签,就马上补办牌照,到那时一切都解决了。

尽管开着没有牌照的车子,而且还不用受限行的困扰,但是季国青开车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心里特别不踏实。他只敢停在正规停车场,还专门高价买了车位,因为一旦车子丢了,基本上就没有机会找回来了,而且每天提心吊胆躲着交警的滋味对于一个守法公民来说,那真是不好受。

他已经暗下决心,“要是一年都没有中的话,我干脆就办个河北牌照得了,这种黑户的日子真是过够了。”

案例二

上外地牌照应对

上牌花销:800元

风险评级:中

车主感受:

惟一的不便是要经常办进京证

季国青赌气说实在不行就上个河北牌照,实际上有些车主,尤其是家住五环外的车主早就已经把他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代刚就是这样的代表,他家住通州北苑,原来的公司就在大望路华茂中心,之前他一直乘城铁上下班,买车的事宜也就没有提上日程。

今年春节后,代刚跳槽到了亦庄开发区的一家公司,于是买车就成了困扰他的难题,虽然来北京已经超过了五年,可他还真的拿不出5年的纳税记录,因此没资格参加摇号买车。如果乘坐城铁八通线再换乘一号线,转五号线,再换亦庄线,估计到公司至少两个小时,于是拥有一辆车,哪怕只是QQ,对于代刚来说就十分必要了。

因在北京有牌照限制,代刚甚至想好要到老家陕西去办牌照。没想到前一段时间停车费涨价,小区一位邻居提醒了他:“停车费主要都涨在四环以内,像咱们小区这边的业主如果单位在四环外,平时又不怎么经常逛街的人,影响不了,像我这辆廊坊牌照的车,和北京牌照区别也不大。”

后来去4S店销售也是这么说:“您家和单位都在五环外,平时也很少进城,这种情况走外地牌照最合适了,办个进京证又不花钱。”于是,代刚本着“听人劝,吃饱饭”的原则在五一前出手买车,并上了一个河北的牌照,算上给办牌人的跑腿费,也才花了800块钱,他觉得非常划算。

相比较季国青提心吊胆地躲交警,代刚的有车生活就丰富了不少,因为很少进城,连限号的规定也几乎影响不到他,对于他来说,外地牌照的惟一不便就是要经常去京津塘高速附近办进京证。

对于未来,他也知道隐患在哪里:“已经有朋友提醒过我,如果北京市提高了车辆的排放标准或者准入标准,那我这辆河北小车将很难过户到北京了,这是我最大的担心。”

案例三

被迫投靠背车族

上牌花销:4万元

风险评级:大

车主感受:

没有先例心里没底儿

五一前,李燕终于拿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途观车的钥匙,但是伴随着提车的喜悦而来的还有一点无奈,为了买到自己的爱车,她付出了两笔额外的费用,一笔是给4S店紧俏车加价的两万元,另外一笔则更加荒诞,给车子名义车主付出了4万块钱的好处费。

李燕来京只有短短的两年,既没赶上去年上牌的末班车,又没有北京亲戚可以挂名摇号,而且她单位和租房的位置都在四环以里,上外地牌照会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她一度曾放弃买车的想法。

五一前的一天,李燕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看车时,有几个“车虫”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打包票说可以帮她上北京牌照。起初她也是根本没信,后来在销售大厅又有销售告诉她“有办法变通”,她不由地有点动心了:“毕竟靠我自己很难拿到北京牌照,如果真有办法,我听听也无所谓。”

最终一位销售经理向她摊牌说,自己手里有拿到摇号资格的北京人,但是人家买车也不是特别迫切,可以把手中的摇号指标腾出来为她上北京牌照,条件是中签人需要至少四万块钱的费用。

销售经理劝李燕,“虽然车主写的是中签人的名字,但是可以通过公证处来进行公证,中签人和你存在债务关系,最终用自己名下的这辆车作抵押,要签的协议一是为了证明车辆是归你所有,二是证明将来出现任何问题也是由你负责,第三,到期不还款,车就归你了。”

据李燕介绍,那份协议上注明了:乙方(中签人)欠甲方(李燕)现金32万元,因无力偿还债务,将名下车辆上海大众途观1.8T菁英汽车一辆抵押给李燕,从协议签署之日起,车辆使用中发生的任何问题都与乙方无关,甲方承担所有后果。另外,如果乙方不能在2011年12月31日前还清欠款,该车辆将归甲方所有。

即使是成为债权人,依然不能让李燕踏实,“我最担心的问题还不是中签人反悔,因为毕竟有合同在,反悔也会有欠款可收,我担心的是万一有纠纷,法院作出的判决会不利于我,听说在《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有规定:因法院判决、裁定发生财产转移的已注册登记的小客车不适用本细则,因为没有类似先例,不知道究竟会怎样。”

案例四

买备案二手车指标

上牌花销:7万元

风险评级:无

车主感受:花钱买个放心

相比前面提到的几位未中签车主的惴惴不安,最后出场的这一位是心理负担最小的,当然他也是上牌花销最大的。

张亮家里已经有了宝马530LI和别克GL8各一辆,因为最近又有新的进账,所以他看中了英菲尼迪的QX56,但是摇号中签又不知道会等到何时,所以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去二手车市场买一辆最便宜的备案二手车来解决号牌问题。因为目标车的价格已经超过了130万,所以再额外为爱车的牌照花几万块钱对于张亮来说,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张亮在花乡二手车市场转过几圈之后发现,那里的备案二手车基本上在两个极端,要么是非常高档的车子,人家买来是自己开的;要么就是夏利、QQ之类用来绑定牌照用的。他觉得,与其先去买一辆备案二手车然后再去转手卖出,还不如把整个程序都交给亚运村市场的销售去解决,反正他们要挣卖车的佣金。

销售最终报价时说:“7万元,而且这是友情价,我们挣了你的车钱,就不再挣你的牌照费了。”就这样,在车价款、购置税、牌照费、保险等费用之外,张亮又额外付出了7万块钱。

“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因为在北京牌照毕竟是稀缺资源,等待中签是小概率事件,其他的办法又有风险,在我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我觉得花这个钱就是买个放心。”

“几乎所有的电动车品牌以及所有的汽车经销商,都是亏钱的。据我了解,有的品牌卖了10万台车,亏了80亿。”在1月份汽车产经主办的车市研讨会上,马振山(捷豹路虎中国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常务副总裁)如是说。

马振山是汽车圈一位被大家熟识的人物,在赴任奇瑞捷豹路虎中方一把手之前,他还曾执掌一汽-大众的营销工作。作为业内营销老将,他的话基本能高度总结汽车产业目前的现状。

其实,随着疫情政策的松绑,再加上新能源车逐渐走过了尝鲜期开始进入大众市场,2023年的汽车市场本应该充满光明和希望,然而包括马振山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都透过市场的营利情况表现出各自的担忧。

上汽的张亮总(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也指出行业的怪象。“汽车行业的社会风气比较差,我们说,‘千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现在中国汽车行业却变成了:不是亏本生意不做。

而燃油车份额的萎缩,给车企们带来了另一层焦虑。

2022年在新能源车的冲击下,燃油车同比减少230.2万辆。马振山说:“电动车亏损的钱,都是靠燃油车的盈利补回来,燃油车越卖越少,电动车靠啥钱补?

除了结构性问题,更惨的是,很多营销老总都判断整个车市仍处于下行阶段。

肖勇(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说,“俄乌战争不会很快结束,地缘政治影响依然会影响中国经济。我判断2023年车市还会继续下滑,汽车人将接受两重暴击,尤其上半年,燃油车会下滑得更厉害。新能源会好一点,但也是下滑。”

马振山也直言:“中国整个大环境还是不利因素居多,产业链的资源争夺、美国对中国封杀等,我们看不到太多利好。我觉得,2023年中国车市是零增长左右。”

中国新能源市场克服万难,才走到今天立于潮头的位置,来之不易,所以汽车产经并不想去否认这条路线,但在这条“狂飙”的路上,又确实有不少怪现象,有不少意外状况,也有很多待解的问题。

怎么盈利,或者说,怎么维持生存?是2023年所有车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NO.1

[ 新能源车企如何把“痛苦”减轻一点?]

“进入新能源车这个领域就逃不开痛苦,经销商现在很痛苦,厂家也很痛苦,现在来看是如何能够痛苦轻一点的问题。”关于新能源车企的难处,马振山开了个玩笑。

去年,电池价格大幅上涨是电动车企业最大的痛苦之一。

据相关统计数据,一台30万出头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成本动辄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在相同价位的燃油车上,一台发动机的成本也不过一两万块。这也导致纯电车的盈利能力无法和燃油车相提并论。

2023年,动力电池成本压力能缓解吗?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提到,新能源车的盈利压力有望改善,因为上游资源和中游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很强,必然带来供给的产能高增长,前期的供需错配带来的碳酸锂高价格将会回落。

如崔东树预测的,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有回落趋势,今年2月,已下跌至46.9万元/吨,较去年11月59万元/吨的历史最高均价累计下跌超10万元/吨。

但请注意看,46.9万元/吨的价格较之2020年的30万元/吨,仍高出45%。崔东树判断,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只有大幅下降到30万元/吨以下,车企才比较容易实现盈利。

当然,卖电动车不盈利不是绝对的,电池也不是最大元凶,对绝大多数卖新能源的车企来说,目前的亏损状态是因为尚未达到规模化生产。?

这里的例外就是比亚迪和特斯拉: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家纯电汽车的先驱,率先攫取到了电动车规模发展的果实。

2022年,“断油开挂”的比亚迪其规模翻倍至186.35万辆,全年净利润也突破了百亿元。曾被质疑“赚不到钱”的特斯拉,也连续三年盈利,2022年净利润为125.6亿美元,超过美国老牌车企通用汽车。

所以,把规模做大是新能源车企唯一的出路。

但,谈何容易。年初,特斯拉大幅降价,彻底击溃了业界的价格防线,问界、小鹏、蔚来等只能选择跟进。

如何应对特斯拉的降价影响?向东平(福特中国乘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给出自己的见解:

“只有两个战略:一个是低价竞争战略,另外一个则是差异化竞争。作为营销人员,我们希望在跟进降价的前提下也能够创造差异化的优势,为未来可以‘不跟进’打好基础。”

NO.2

[ 拯救盈利,

从燃油车的购置税优惠开始? ]

“我们做营销服务的人,最悲痛的一件事情就是经销商全面亏损,如果今年再全面亏损,明年没人玩了,明年会十分差。”俞经民(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现阶段,传统车企及其经销商挣钱还是靠燃油车,但2022年,对于燃油车来说,是沦陷的一年。

新能源汽车在过去一年同比增长1倍,每销售4辆新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车。相较之下,燃油车市场一年比一年少,年销量已来到了1,500万辆级别。

而这还是在出台了长达7个月的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

今年1月份,购置税减免取消之后,燃油费销量进一步下挫,整月销量只有89.3万辆。环比来看,2022年12月,燃油车的销量还超过153万辆,1月的销量环比腰斩超过42%。

在燃油车的份额萎缩过程中,合资企业是受损最严重的。

像丰田这样过去几年终端价格坚挺的品牌,为了挽救销量,也在终端开始逐步放水。2022年,我们看到了终端价格被锁定在8-12万元的卡罗拉、雷凌,也看到了优惠超过3万元的凯美瑞,还看到了死咬着价格但月销量大幅下滑的汉兰达。

燃油车销量大幅下滑,连丰田都躲不开?

如果新能源的增量能填上燃油车被砍掉的量,那么中国整体车市至少能维持年销2000万辆的规模。但即便销量能填上,利润短时间内也是弥补不上的。从这个角度,针对燃油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继续施行似乎有其必要性。

俞经民分析说,去年购置税减免政策与其说是国家给优惠,但其实国家也不吃亏,至少通过这个政策国家收到了很多购置税。

他认为,今年国家开完两会(3月)就应该出购置税相关政策。这样的话,比去年多两个月政策的支持,市场会热闹很多。

如果购置税减半政策不延续,俞经民判断,市场会陷入更深的阴霾。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平均每天约11家4S店关停退网,全年约50%的经销商亏损,金额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而即便是前几年过得还比较滋润的豪华车企,2022年也严重受灾。

一位经销商向汽车产经透露,去年,他旗下的14家奥迪店,最少的一家亏了200万,最多的一家亏损1000万。

所以,大多数车企管理层都盼望车市、尤其是燃油车能得到政策的继续支持。

马振山认为,燃油车并非到了市场淘汰的阶段,其急速下跌只是短暂的现象。

“老百姓容易被眼前的省油钱给打动,然后纷纷买了新能源,也不考虑二手车未来的样貌。但老百姓有一天觉醒了,燃油车可能就停止下跌了。”马振山说。

去年,汽车产经的文章《燃油车不该“死”于政策》里其实也提到,动力电池等技术的研发,以及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传统燃油车业务。只要新能源汽车业务没有实现自我造血,对燃油车的提振都不应该被忽视。

NO.3

[ 尾部车企大逃杀??]

但即便努力生存,即便有政策支持,能否度过波诡云谲的2023年,对一些车企来说依然是个问号。

今年开年,汽车圈发生了一起闹剧。雷丁汽车创始人李国欣通过网络举报地方县委书记,称他为了政绩强迫雷丁汽车虚报业绩。而后,事件又出现反转,变成李国欣“经营不力,迁怒于人”。

在这起闹剧中,有人站队李国欣,也有人站队县委书记。但不管哪方更有理,这个事件都暴露了产业不得不面对及解决的问题——

尾部企业生存不下去怎么办?还该不该救?

去年末,朱华荣(长安汽车董事长)爆料说,有地方政府领导向他提要求,希望他暂时将某个濒临消亡的汽车品牌接手过来,但最终被他拒绝。

“接过来迟早还是死,我是不愿意接过来。过去三年,75个品牌已经消亡了,未来三年,我个人判断还会有60-70%的品牌会消亡,会关停并转。”

朱华荣认为,政府应该放弃给这些尾部企业打强心针。

但无论有人救还是没人管,2023年注定是一个行业大清洗之年。很多业内人士判断,2023年是新能源市场淘汰赛的开始。

李想(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在近期采访中就曾说,“我觉得2023到2025这三年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不需要那么多公司。”

头部以及腰部新势力需要通过努力扩规模才能活下去,即使仍然亏损;传统车企要通过平衡好纯电车型与其他车型的占比,既要维持盈利又要兼顾转型。如果说这两者在2023年都将活得很难,那么吊在尾部的企业,大概率的命运就是,被出局。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为挽救当地企业或者闲置产能,要么自己掏腰包注资,要么当中间人为企业搭桥。

但对于一只已经没有生存能力的吞金兽,有没有必要为其兜底?在市场下行的压力下,或许很多人会做出相似的选择。

总之,国家用2000亿补贴,换来了中国汽车工业领先世界的机会,很值。但补贴退坡后,或许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的考验期。

2023,中国汽车产业将如何保持领先,玩家们如何可持续经营,燃油车该不该死于政策,产能过剩怎么办,这些不仅仅是汽车经营者要思考的,也是一开始亲自高举酒杯、为开赴前线的将士壮行的政治领导层必须回答的问题。

文章标签: # 牌照 # 摇号 # 没有